集思学员专访|上海线下实地科研项目给了我什么收获?

短短12天的线下实地科研项目,在日复一日的忙碌的科研中感受人文社科蕴含的让人沉浸其中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她意识到了自己和专业水平的差距,意识到自己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资料图】

与此同时也有了向前进发的方向,结识了来自各地的不同年龄的朋友们,共同拥有了一段匆忙而难忘的夏日记忆......

她是一位来自上海实地科研项目的学员,

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Chelsea

在读学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

参与项目:

《2023暑期线下科研:HSPS&政治经济学专题:区域治理、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欧元货币体系与东西欧“分裂”下的政治经济研究》

#这是我的初衷,

也是实地科研最吸引我的地方。

在经历了漫长的三年疫情之后,我更倾向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感觉愈发久违、奇妙而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这是线上永远无法代替的那种身临其境的亲密互动。

我的期待是能够认识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在课上更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对于国外的教学模式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验

也希望能够在这里获得学术研究上的经验,从教授身上学习到更多知识从而得到启发。

这些期待都被实地科研满足了。

Program Description

项目介绍

本项目将把重点放在1989年以后时期的政治与欧洲国家经济发展历史。比较政治是政治科学和PPE的核心领域之一,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经验的方法来研究政治与经济发展。自1989年以来,欧洲国家见证了政治自由主义的兴衰,民粹主义爆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学生将深入了解西欧和东欧之间的差异,欧洲民粹主义盛行背后的原因以及许多其他发展,并获得政治与经济的核心概念。如何洞察这场纷争的本质,其实需要对二战后欧洲的政治局势与历史发展,尤其是欧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  

Syllabus

项目大纲

·比较政治概念概论:国家、政治、政党和利益 

·欧洲的历史终结:东西方1989年的含义 

·单一经济下许多不同国家的资本主义: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自由主义的兴衰:了解欧洲民族主义的起源 

·项目回顾与成果展示

·论文辅导

#这次科研对我来讲

在学术上本身就是不小的挑战

在实地科研的12天里,我们每天熬夜到凌晨一两点,小灯亮着,面对着电脑。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我都在接触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看着密密麻麻的单词,打开的网页,查到的文献,它们堆满了我的电脑桌面。

从1989的苏联解体,到一体化后爆发的民粹主义……在这个讲政治经济历史的课堂里,我不停地在网络上翻译、记笔记,尝试用并不熟练的英语进行现场辩论和口语考试。

走过这每一步,我都是心慌意乱的。我一遍又一遍地回放课程录像,整理着笔记。回头看,曾经完全陌生的领域,在压力中我也学会了自如地谈论其中的内容。

难忘的经历是自习后走回营地宿舍的场景,

是在宿舍搜资料码字的深夜,

抑或是同学每天发来的小岛上象征着希望般的日出日落......

在体制内刚读完初中,对我来讲,全英授课,以及课上涉及的基础知识都是一道道坎。对知识的缺失,导致我渴望却不敢开口回答问题。

从网络会议时迟迟不敢打开麦克风的手,到线下最开始只敢在小组交流时发表些见解,教授看到我欲言又止时喊我名字鼓励我去回答。

辩论临场发言时队友的协助与激励

来自朋友的几句夸赞

或者是看到教授总在认真倾听的神情

助教们发来的一条条答疑解惑的语音或文字……

回想起来,这些大概就是我勇气的来源。

从最开始线上授课可以反复看回放整理笔记,到线下后每天只能多花时间去预习复习,还要学会阅读文献和查找数据等等。

每一课的笔记我整理了三四遍,由于对1989年历史,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民粹主义这些领域原先的不了解,我需要反复消化知识来准备最后的口试。

当我踏出迈向科研的第一步时,

我遇到了一位非常有意思的教授。

教授和同学们产生眼神上言语上的交流。在我看来,这些探究讨论和合作互鉴,对于研究人文社科来讲是有帮助的,也是极有意思的。

导师介绍

Christopher

剑桥大学 

终身正教授

Christopher教授是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学院的终身正教授,也是剑桥皇后学院的正式研究员。他专门研究欧洲政治,并出版了三本研究专著。他的第一本著作是《欧盟外交政策:从有效性到功能》。

在我对他有限的认知里,觉得他是个学术上很严格,生活上和蔼温和的人。

他非常严格 ,虽然我们已经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准备小组科研展示演讲,但他坚持要求进行一场现场辩论和单独口试。

他非常认真 每个人的发言他都打字记录下来,在口试时会细心引导我们思考,从不吝啬鼓励。比如曾经让我一度焦虑恐惧的辩论和单独口试,他记着几乎每个人的名字,认真记录下来我们的表现。

他非常特别 好像在如今形式化的社会中是一股清流,每节课都设置了很多讨论环节,尽管我们语音并不标准,但他总是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想法

他极具亲和力 会在结课时和我们每个人一起自拍,会在离开之前组织聚餐,与我们打牌聊天,还约定下次来开课时教我们打拳击

最后一天的经历,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从早上轮流去教室里的屏风后,和他谈论那只给了十分钟准备时间的问题,到下午他临走前组织大家聚在一起聊天。

可以感受到他真正在乎和关注

每个同学的发展和学习情况。

在这里,事事都有回应

除此之外,我还遇到了不少给我带来很多收获的同学。由于之前对历史和经济的研究不多,我一直害怕自己会感到孤独无助没法完成任务。

然而,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让我感动的是,在这里真的能 事事有回应。

准备presentation的过程中,有助教老师深夜回答问题和仔细批注回复,有愿意与大家分享风景和各种信息的同学,有志同道合结伴去听选修课的朋友,还有给有些枯燥的题目取名 “再次重生之德国的前世今生” “德国心事一二三”的有趣队友......

我真的由衷地佩服论文班主任和导师!这两周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教授布置下来的课题,对口语考试的准备,她们几乎是大家的支柱。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无论多晚都能事事有回应,她会用段段长语音和犀利的话语帮忙解决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完全可以说是雷厉风行。

论文导师也非常负责任,温柔地提供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在课上也总让我们多表达,尽力帮到我们,在我们没头绪时还会参与讨论帮我们缕清思路

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即将走向不同的远方,虽然只相见了十几天,但却感觉就像是认识了很久的朋友

我们一起学习、聊天、玩游戏,互相分享着兴趣爱好。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热情和快乐。‍

离别终章

在这个名叫崇明岛的小岛上,远离上海市区的喧嚣,我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

来的时候和离开时一样,坐在颠簸的大巴车上,时间缓缓地流逝。然而,我的内心已经被回忆和感慨所填满。

我遇到了一群很棒的室友,所以当我疲惫地回到寝室,能够感受到女生特有的快乐,欢声笑语环绕着我们。

我们一起努力自习,互相赞美。。遇到的不顺利,总能在吐槽和陪伴中,得到些许治愈。

还有这里的猫狗。每天都能看到他们从阳台前路过,躺在餐厅前的花草丛里打滚,看着我们这些短暂来过又终将离开的人们,带来许多欢乐和治愈。

我意识到知识是无止境的,我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我也明白,人文社科并不仅仅是一时兴起的感悟和背诵各种理论,而是需要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独立思考,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解开思想的困惑,寻求共存的最佳方式,实现人类文明福祉

关于做科研,这些是我的建议

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一定多分享见解,结交朋友,在科研的过程中,或许能收获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共鸣,找到互相欣赏的知音之友。

如果你像我一样遇到未知的领域,这种提早的接触也是极有意思的。不带太多利益目的地行动过程中,不论新知识掌握和获得荣誉的多少,这段科研经历总是独特而难忘的,或许会给未来的自己打开新的一扇窗!

勇敢去经历,去表达,去感受吧!不一定会事事都如预期,但尽力去完成,用心去感受后,总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收获。

用教授第一节课的两句话结尾吧。

“Always test your beliefs.”

"Question yourself.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