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重点关键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就业、对外开放、人工智能、产业治理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赖德胜:找准重点关键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坚实基础,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更好聚焦就业领域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一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未来必须继续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要完善调控手段,充实政策工具箱,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各地要结合实际,将就业优先政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二是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容量。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就业带动力。既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和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又要扩大服务业就业,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还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就业增长新动能。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改进培养模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支持技工教育特色发展。四是完善劳动力市场配套制度。提高就业质量,要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完善劳动力市场配套制度。


(资料图片)

摘编自《经济日报》  

【丁晓钦、罗智红: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创新局面】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丁晓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罗智红认为,我国目前需要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通过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有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具体来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制度型开放成为当前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点,这必然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出台更精准的改革方案深化相关领域制度改革,以制度改革为抓手推动制度型开放。同时,还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为了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以国内大循环推动国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只要我国坚持把国内市场做大做优做强,就能够不断增强对外资外企的吸引力,增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活力。需要注意到,开放发展在给我国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一定挑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不断健全国家安全保障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开放监管能力和水平,为更高水平开放保驾护航。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为此,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协作,在全球重大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摘编自《光明日报》  

【朱定局:进一步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朱定局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溢出带动性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增添动力。一方面,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握新科技革命浪潮,加快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推广,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发挥人工智能作用,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能够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要求我们加强研判、统筹谋划、协同创新、稳步推进,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全面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确保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需要注意到,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要加强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强化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约束和治理。

摘编自《人民日报》 

【张立: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化产业治理体系】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认为,建立符合数实融合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现代化产业治理体系,是最大化释放数实融合价值的前提和保障。随着数实融合广度和深度的加速拓展,产业治理要素、主体、场景、环境日益复杂,需加快治理理念、方式、机制转变,加强产业开放合作,提升产业治理效能。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整合产业治理业务条线,运用数字技术开展产业运行监测、政策实施评估、治理流程优化,促进技术、要素、产业融合等领域治理的共享协同。加强跨行业融合领域的统筹规划、政策支持、机制创新,打破行业垂直管理壁垒,降低准入门槛,实行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支持更多融合型业态和模式发展。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行业监管职能向产业服务职能转变,加强数实融合发展路线图研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培育发展一批转型咨询、诊断评估、供需对接、测试验证、人才培训、方案推广的服务主体和平台,更好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优化数字营商环境。高水平建设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深化产业数据开发利用,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构建金融有效支持数实融合的体制机制。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放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场准入限制,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开放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市场,吸引国际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参与国内竞争,进一步倒逼国内服务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