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惯例,与社会需求共振


(相关资料图)

博物馆逢周一闭馆,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但这一惯例在杭州被打破。从昨天起,杭州调整全市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实行分类错时开放,市民游客在杭州每天都可以走进博物馆。

显而易见的是,“每天开放”增加了大量的参观机会,可以缓解博物馆预约难的困境,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与文物面对面。

当下,“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以杭州为例,2017至2019年,杭州市属博物馆每年总参观人次在150万左右;而到了今年,仅半年时间,总参观人次就已接近500万。博物馆是大众尤其是孩子接触传统文化了解历史的窗口,参观博物馆的人数持续攀升,显示出博物馆的巨大魅力和吸引力。

一段时间以来,博物馆预约难成为一大问题,特别是在寒暑假以及节假日,部分博物馆预约更是“一票难求”。面对“博物馆热”,博物馆方面进行相关的机制探索,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呵护市民的这份热爱,值得我们称赞。尽力消解预约难,是对群众痛点和难点的关切,也是对博物馆未来发展命题的研判和规划。

实行“每天开放”容易,但在承受巨大人流压力之时,费时费力完成文物维护工作不易。客观上,这需要各地博物馆拿出一种“自我革命”、打破框框、深挖潜力的精神和决心。应该看到,“打破惯例”的终极目标是博物馆优化服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文明自带的养分滋养人心。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围绕博物馆优化服务用力颇多。在优化服务供给方面,很多博物馆采取了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参观人数限额的措施。在南京,六朝博物馆从7月31日至10月8日,取消周一闭馆。在杭州,对需要闭馆休整的博物馆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错时开放。凡此种种,都增加了博物馆的开放度、开放时间,改善了预约和参观博物馆的体验,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书非借不能读也,博物馆非“进”不能观也,网上云观看固然也能一窥短长,但与实物面对面更能得其精髓,其感受完全不同。面对社会公众高涨的参观需求,唯有增加供给、提供更优质服务,才能与社会需求实现共振共鸣。(伍里川)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内容